一系列眼花缭乱的隐私设置选项
隐私是关于控制的第一个问题是控制会压垮用户。此处理论上的隐私是关于控制在实践中变成了隐私自我管理。更多的控制意味着更多的选择,而尽管这在理论上可能是很好,但我们可以给予的选择的绝对数量可以是压倒性的。移动应用程序可以向用户索取两百多个权限,甚至平均每个应用程序也可以索取五个权限。您的手机和计算机上有多少个应用程序?伍德罗·赫佐格解释说:“认为隐私是关于控制的问题在于,如果希望拥有更多隐私的愿望得到响应,那就意味着我们将得到更多的控制权,而最终我们将被巨大的控制权数量扼杀。”由于这种观点,商家、平台、开发者向我们提供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转换、删除按钮和隐私设置选项”。当一家公司对隐私丑闻的反应是“更多的控制”时,这就意味着更令人迷惑的选择,而不是更易懂的选择,这使问题会恶化而不是变得更好。正如学者广泛记载的那样,我们的同意是被制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只需点击“同意”。但是谈论“让人掌控”对高管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公关,它分散了我们对权力和操纵的真正问题的注意力。
此外,所有这些都假定我们甚至知道我们同意了什么。每一个数字服务和网站都有自己的隐私政策——“告知和选择”的“告知”部分——但通常我们得到的真正能够使我们控制自己隐私的信息也是无可救药地不足。隐私政策的范围很广,从大谈特谈前提却缺少有信息量的细节的空洞语言,到只能借助法律学位和咖啡因才能破译的密集、浮夸的表达。或长或短,这些隐私协议模糊并且种类繁多。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太多隐私协议,以至于我们不可能真正掌握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更不用说掌握所有这些隐私协议了。正如亚马逊的隐私协议曾清楚说明的一样:“我们的业务不断变化,我们的隐私通告也会改变。您应该经常查看我们的网站,以查看最近的变化。”
无论如何,隐私政策的数量太大了。2009年的一项著名研究估计,如果我们在一个典型的年份里快速阅读我们遇到的每一个网站的隐私政策, 我们需要在这个任务上花费76个工作日。挪威消费者委员会201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典型智能手机上最常见的33个应用程序的隐私政策超过25万字——比《新约》更长,是这本书长度的两倍——而且如果你将这些协议朗读出来,需要24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调查人员总结道:“目前数字服务的条款和条件状况近乎荒谬。它们的范围、长度和复杂性意味着几乎不可能作出明智的决定。”对个人信息的控制在抽象中可能具有吸引力,但在实践中这是一项令人崩溃的义务。
默认选项的设置
同意理论的空白区域
隐私是关于控制的最后一个问题是,隐私关于控制,是不够的。技术主管和一些监管者的谈话似乎表明解决每一个隐私问题的方法是给予更多的控制、更多的仪表板、更清晰的隐私政策,以及继续将更多的隐私工作倾倒在人们已经疲惫不堪和困惑的脑海中。我们已经看到当信息收集中存在许多我们不能察觉或者明白的地方的时候,迷恋信息控制是毫无成效的。而隐私,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种社会价值;我们的隐私不仅取决于我们自己作出的选择,而且取决于社会上其他人的选择。在这方面,隐私就像公共卫生或环境一样。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我们指望其他人戴上口罩,遵循社交距离准则,并接种疫苗以帮助我们渡过公共和私人健康危机。我们无法独自完成这些工作,其他人的糟糕或有限的选择使得公共卫生状况比它本来的情况更糟。即使我们在隐私控制上进行超人的努力,以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勤奋管理仪表板,阅读我们的隐私政策并定期回查,看看亚马逊是否作出了改变,其他人不可避免的行动已改变了隐私环境。普通消费者会屈服于祖博夫的“精神麻木”,他们的意志会逐渐被磨损直至听任和接受他们那被企业炮制出的同意。
有时候,我们几乎或根本无法阻止其他人披露有关我们的信息。如果公司建立了依赖信息披露的定价系统,例如汽车保险的“安全司机”折扣取决于您是否同意在您的汽车中安装黑匣子数据控制器,特别是如果此类盒子成为标准配置,那么这种情况完全可能会发生。或者当孩子的学校决定使用“学习管理系统”或其他只有学校才能同意的具有隐私实践的软件时。抑或者,当有人向一家公司披露他们的遗传数据时,由于血缘亲属具有很高的遗传相似性,这意味着他们也分享了有关其亲密家庭成员的敏感信息。也许更重要的是,这类隐私泄漏完全发生在我们可以同意的领域之外,这种同意理论的空白区域进一步证明了隐私是关于控制这一观点无法承受强加于它的巨大压力。
因此,隐私是关于控制的限制是多方面的。它易于表述和理解并且在理论上显得高尚,但在实践中却是一个烟幕弹。公司在烟幕下控制着人类,而不是人类控制着他们的数据。问题不在于控制和选择总是很糟糕——很难想象一个美好的生活或一个自由的社会不给人们提供真正的、选择和控制他们自己的生活的选项。但正如在21世纪的数字世界中所实践的那样,通过提升虚构的控制,而忽略选择的架构、设计、默认和权力,隐私是关于控制的论调是一种剥夺权力的形式而不是所谓的解放力量。我们当然应该专注于为数字消费者提供一套有意义的选择,而不是绝大多数消费者面对的大量严格控制和最终控制有限的选择。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观点。我们应该不仅仅关注个人,而是关注我们的公共规范、构建的数字基础架构以及“控制”在实践中而非理论中的运作方式。“隐私是关于权力,而不是控制”。
本文节选自《隐私为什么很重要》第3章,标题及正文略有删改
目录
主编序/1
引言:隐私的对话/1
第一部分 如何思考隐私
第1章隐私是什么/17
第2章一种隐私作为规则的理论/41
第3章隐私不是什么/88
第二部分 三个隐私价值
第4章身份/146
第5章自由/170
第6章保护/209
结论:隐私为什么很重要/260
致谢/268
索引/275
延伸阅读
“独角兽·人工智能”系列(彭诚信主编)
彭诚信,法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人工智能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凯原法学院数据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民商法学科带头人,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保护与数据权利体系研究”首席专家。专著《现代权利理论研究》(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主编《民法典与日常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入选“2020年中国好书”。研究方向为
民法原理、物权法、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领域。
“独角兽·人工智能”(第一辑)
《机器人是人吗?》
《谁为机器人的行为负责?》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
“ 独角兽·人工智能”(第二辑)
《机器人的话语权》
《审判机器人》
《批判区块链》
“ 独角兽·人工智能”(第三辑)
《数据的边界:隐私与个人数据保护》
《驯服算法:数字歧视与算法规制》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2》
“ 独角兽·人工智能”(第四辑)
《理性机器人:人工智能未来法治图景》
《数据交易:法律·政策·工具》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3》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光启书局有限公司
上海《理财周刊》社有限公司
以专业学术打造品牌
以社会责任引领阅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